道路緩凝水泥的水泥凝結時間異常的原因
水泥的異常凝結時間通常表現為慢凝、快凝和假凝等幾種類型,快速凝固和錯誤凝固會導致混凝土澆筑困難。緩慢凝固會導致拆模時間延長,混凝土早期強度降低。
道路緩凝水泥異常凝結原因分析
速凝與假凝:判斷依據:速凝以水泥速凝和“整體結塊”為特征;假凝表明水泥離開機器5~10分鐘后失去流動性,出現“刮盤”或“粘底”現象。原因分析:根據工藝設計,水泥廠原料配比經2磨1燒后變為熟料。根據水泥性能要求,水泥凝結劑采用硬石膏、磷石膏、氟石膏和天然半水石膏。這些物質會導致快速凝固和假凝固。在水泥生產和煅燒過程中,回轉窯溫度過高,導致二水石膏脫水為半水石膏或無水石膏。立窯水泥的煅燒過程不足且不均勻。熟料中含有還原熟料。使用早強水泥,如R標記水泥。使用超過水泥用量的三乙醇胺早強劑,水泥初凝時間不合格,木材鈣、糖鈣當試驗環境溫度高于35℃,混凝土出口溫度高于35℃時,也會出現這種現象。
道路緩凝水泥的緩凝:判斷依據:工程施工所需水泥凝結時間一般為6h~10h左右(有特殊要求的水泥除外)。樁基礎、承臺、墩身混凝土噴射、襯砌和混凝土砌筑不設24h以上,甚至幾天。原因分析:由于人為因素,施工人員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盲目添加外加劑,疏忽導致外加劑混用。例如,緩凝劑用作早強劑。施工過程中,由于水泥等混合料干燥、流動性差,施工人員擅自加水。由于機械因素,計量器具未按要求自檢送檢,長期使用誤差較大。卸料口傳感器故障,或卸料口磨損時間長,測量誤差大。
由于水泥因素,水泥本身的凝結時間較長。水泥生料配比不合理或煅燒過程中溫度控制不足,導致煅燒后水泥的成分減少,凝結時間主要通過凝結石膏來調節,水泥廠或施工單位不注意水泥的儲存,將水泥長期放置在空中,導致水泥吸濕結塊。水泥制造商應根據季節溫度對水泥凝結時間的影響適當調整水泥。例如,如果夏季溫度高,水泥凝結時間快,制造商將適當降低C3a含量。若冬季氣溫較低,水泥凝結時間較短,則可適當增加C3a含量。水泥工藝流程發生重大變化,水泥性能不穩定。水泥生料來源發生變化,礦物含量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工藝流程。
北方水泥由北部地質特征決定,道路緩凝水泥的凝結時間一般較短,而南方水泥凝結時間一般較長。這是由于不同制造商的地理位置和地質差異,導致水泥生料成分和凝結時間的差異。
上一條: 礦渣硅酸鹽水泥工藝流程探究
下一條: 高層建筑用抹面干混砂漿該如何施工呢